分卷阅读349
旨不负众望地宣读,众人恭敬聆听,恭敬地迎接着自己即将改变的命运。
不出所料,王家翻身了!
那道圣旨言辞恳切,直将王老爷当作了长辈。虽还未许官职,却是虚位以待,任君挑选之势。
依照皇命,即日起,王氏举家迁往应天府,辅佐新君左右。
王家,到底还是那个根基深厚,朱门氏族的王家!
内侍走后,王夫人直激动得说不出话。她与王老爷双双执手,已然流下热泪来。
只见她行礼道:
“恭喜老爷,守得云开了!”
小辈们见着,亦附和着行过一礼,皆道:
“恭喜父亲。”
“好好好!”王老爷心情大好,抬手唤他们起身,“今日咱们安排个家宴,在院子里小酌几杯。”
说罢,他又转向王夫人道:
“祠堂的一应礼仪,你也打点一番。过会子咱们沐浴更衣,一同去祭拜。咱们家得以恢复往日荣光,全仰仗着先祖庇佑,这是万万不敢忘的。”
王夫人抬袖拭泪,一面应声道:
“为妻虽木楞了些,这些礼数岂敢不周到?不消老爷说,早已安排妥了。”
王老爷很是满意,点头道:
“夫人贤德。”
时至夜里,王府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热闹中。
家宴设在院里的小亭上,正应了那举杯邀明月的景。席间佳肴美酒自不必说,虽不及汴京,也是此处最好的了!
王夫人又安排了钟罄丝竹,以作助兴。更有南戏班子,咿咿呀呀,吟哦不绝。
众人推杯换盏,一片欢愉之状。
那器乐之声虽说不大,顺着流水,也足以传到谢蕖房中。
她才吃过药,披一件薄绸衫子,歪在床头读诗。那是从前姊妹们所成的集子,读来一字一叹,好不叫人伤感!
隐约闻着竹笛清音,谢蕖遂唤了李蔻来问:
“阿蔻,外边可有人司笛?”
李蔻递上一盏温水与她,笑道:
“娘子怎么忘了?今日老爷高升,正设家宴呢!因念着你的病,夫人遂准了你歇下。”
“是了,”谢蕖点点头,“今日是父亲的好日子,自当庆贺一番。后日,便要往应天府去了吧?”
李蔻应声:
“是啊,应天府好大夫多,娘子的弱症,也该日渐好了。”
才说罢,谢蕖只猛咳了两声。李蔻一惊,忙替她顺气。
她又趋步去关了窗户,抱怨道:
“不想,初夏的风也这等摧人!”
话音未落,只见帘外来了个小丫头,十二三的年纪,生得倒白净,手里正拎着一方三层食盒。
她行礼道:
“二郎君念着谢娘子,特意让送些宴上吃食来。”
☆、第六十八章阮郎归4
谢蕖又掩面咳了一声,方道:
“才不是送过一回么?”
李蔻接过食盒,遂笑道:
“定是来了新的菜式,二郎君挂心着娘子,这才一回复一回的送。”
谢蕖摇摇头,又向帘外的小丫头道:
“你只同他说,教他好生陪着父亲。我这里自是安心静养,吃过饭也吃过药,倒不必费这些功夫。”
小丫头行礼应声,遂回话去。
见她走远,李蔻方向谢蕖笑道:
“我看啊,这二郎君是身在曹营心在汉!娘子可真是好福气啊!”
谢蕖半抬眼眸,一时又紧了紧身上的披衣,只微斥道:
“你一向谨慎,怎的说出这等不尊重的话!可别再说了!”
李蔻一愣,有些不解。分明是奉承她来,却又生哪门子的气呢?
谢蕖看她一眼,只摇头道:
“家中被贬黄州,到底与我谢氏息息相关,父母嘴上不说,心中一向膈应着!今日本是恭贺父亲高升,绍言却一心记挂着我,教父母如何想呢?”
谢蕖如此一说,李蔻方反应过来。
她将谢蕖扶稳,垂眸道:
“还是娘子周全。只是,你这般行事,未免太委屈了些。”
谢蕖半倚着枕屏,拿手帕拭了拭额间冷汗,只道:
“人在屋檐下,哪得不低头?你还当我是从前的谢六娘么!”
这话听着,蓦地教人伤感。李蔻本是谢府的家生子,随谢蕖陪嫁而来,这些话,自是感同身受。
如今谢府不再,谢蕖在王家便似颗无根之草。没了娘家的支撑,到底避不开任人摆布的命。
虽说王绍言一片深情,未曾相负。可偌大的王家,何时轮到他做主了!
谢蕖轻叹一声,又道:
“因着三弟长日打听七meimei,母亲已有迁怒。阿蔻,咱们不得不更谨慎些!从前的任性,是人见人爱的真性情;眼下若再任性,便是不知礼数了!”
李蔻握上他的手,点头道:
“娘子说的是。只是,夫妻之情亦要藏着掖着,到底太难为娘子了!”
说话间,谢蕖因着体虚,已在闭目养神。忽闻得窗外滴答之声,她又缓缓睁开眼。
只听她道:
“阿蔻,窗外是何声响?你去,与我推窗一看。”
李蔻连连应声,万事由她。
刚推开一个缝,李蔻探头瞧了瞧,又紧忙闭上窗。
她回头道:
“娘子,飘雨了。”
“黄梅时节了。”谢蕖喃喃道,“可还有月色?”
李蔻又看一回,方回头道:
“月色朦胧,细雨霏霏。”
谢蕖点点头,又吩咐道:
“既是下雨,想来宴席也该散了。你去替绍言送把伞吧!”
还不待李蔻应声,谢蕖又忙道:
“罢了!还是别去了。”
若母亲见着,只怕误会她催绍言回房。可不送,万一小厮皆没准备,岂不白白遭受一番风雨?
犹疑一阵,只听她唤道:
“阿蔻,还是去吧!”
这一来一回,反复无常,弄得李蔻晕头转向。
她看着谢蕖,道:
“娘子,到底去还是不去?”
“去!”谢蕖道,声音染了些病弱之态,“多带几把,想来父母兄嫂,亦不曾有备。”
谢蕖想着,多送几把伞去,才不像为着一己之私,也勉强解得王夫人猜忌之心。
李蔻一手撑伞,一手抱着五六把伞,行来局促,倒见出些可怜样。
谢蕖方才的犹豫,她也猜得几分,只心下暗叹一回,兀自伤怀。
方至宴上。近着亭子,只见四周已围上遮雨的簟席。那时节,依旧闻着推杯笑语,丝竹之声,却不像是要散的样子。
李蔻渐行渐缓,这才停下了脚步。
既是未散,她蓦地送伞而去,免不得挨一通骂。这也罢了,只怕累及娘子,却不好了。
一时间,李蔻满脸为难模样,踟蹰不前。
正待离去,却听亭上有人唤:
不出所料,王家翻身了!
那道圣旨言辞恳切,直将王老爷当作了长辈。虽还未许官职,却是虚位以待,任君挑选之势。
依照皇命,即日起,王氏举家迁往应天府,辅佐新君左右。
王家,到底还是那个根基深厚,朱门氏族的王家!
内侍走后,王夫人直激动得说不出话。她与王老爷双双执手,已然流下热泪来。
只见她行礼道:
“恭喜老爷,守得云开了!”
小辈们见着,亦附和着行过一礼,皆道:
“恭喜父亲。”
“好好好!”王老爷心情大好,抬手唤他们起身,“今日咱们安排个家宴,在院子里小酌几杯。”
说罢,他又转向王夫人道:
“祠堂的一应礼仪,你也打点一番。过会子咱们沐浴更衣,一同去祭拜。咱们家得以恢复往日荣光,全仰仗着先祖庇佑,这是万万不敢忘的。”
王夫人抬袖拭泪,一面应声道:
“为妻虽木楞了些,这些礼数岂敢不周到?不消老爷说,早已安排妥了。”
王老爷很是满意,点头道:
“夫人贤德。”
时至夜里,王府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热闹中。
家宴设在院里的小亭上,正应了那举杯邀明月的景。席间佳肴美酒自不必说,虽不及汴京,也是此处最好的了!
王夫人又安排了钟罄丝竹,以作助兴。更有南戏班子,咿咿呀呀,吟哦不绝。
众人推杯换盏,一片欢愉之状。
那器乐之声虽说不大,顺着流水,也足以传到谢蕖房中。
她才吃过药,披一件薄绸衫子,歪在床头读诗。那是从前姊妹们所成的集子,读来一字一叹,好不叫人伤感!
隐约闻着竹笛清音,谢蕖遂唤了李蔻来问:
“阿蔻,外边可有人司笛?”
李蔻递上一盏温水与她,笑道:
“娘子怎么忘了?今日老爷高升,正设家宴呢!因念着你的病,夫人遂准了你歇下。”
“是了,”谢蕖点点头,“今日是父亲的好日子,自当庆贺一番。后日,便要往应天府去了吧?”
李蔻应声:
“是啊,应天府好大夫多,娘子的弱症,也该日渐好了。”
才说罢,谢蕖只猛咳了两声。李蔻一惊,忙替她顺气。
她又趋步去关了窗户,抱怨道:
“不想,初夏的风也这等摧人!”
话音未落,只见帘外来了个小丫头,十二三的年纪,生得倒白净,手里正拎着一方三层食盒。
她行礼道:
“二郎君念着谢娘子,特意让送些宴上吃食来。”
☆、第六十八章阮郎归4
谢蕖又掩面咳了一声,方道:
“才不是送过一回么?”
李蔻接过食盒,遂笑道:
“定是来了新的菜式,二郎君挂心着娘子,这才一回复一回的送。”
谢蕖摇摇头,又向帘外的小丫头道:
“你只同他说,教他好生陪着父亲。我这里自是安心静养,吃过饭也吃过药,倒不必费这些功夫。”
小丫头行礼应声,遂回话去。
见她走远,李蔻方向谢蕖笑道:
“我看啊,这二郎君是身在曹营心在汉!娘子可真是好福气啊!”
谢蕖半抬眼眸,一时又紧了紧身上的披衣,只微斥道:
“你一向谨慎,怎的说出这等不尊重的话!可别再说了!”
李蔻一愣,有些不解。分明是奉承她来,却又生哪门子的气呢?
谢蕖看她一眼,只摇头道:
“家中被贬黄州,到底与我谢氏息息相关,父母嘴上不说,心中一向膈应着!今日本是恭贺父亲高升,绍言却一心记挂着我,教父母如何想呢?”
谢蕖如此一说,李蔻方反应过来。
她将谢蕖扶稳,垂眸道:
“还是娘子周全。只是,你这般行事,未免太委屈了些。”
谢蕖半倚着枕屏,拿手帕拭了拭额间冷汗,只道:
“人在屋檐下,哪得不低头?你还当我是从前的谢六娘么!”
这话听着,蓦地教人伤感。李蔻本是谢府的家生子,随谢蕖陪嫁而来,这些话,自是感同身受。
如今谢府不再,谢蕖在王家便似颗无根之草。没了娘家的支撑,到底避不开任人摆布的命。
虽说王绍言一片深情,未曾相负。可偌大的王家,何时轮到他做主了!
谢蕖轻叹一声,又道:
“因着三弟长日打听七meimei,母亲已有迁怒。阿蔻,咱们不得不更谨慎些!从前的任性,是人见人爱的真性情;眼下若再任性,便是不知礼数了!”
李蔻握上他的手,点头道:
“娘子说的是。只是,夫妻之情亦要藏着掖着,到底太难为娘子了!”
说话间,谢蕖因着体虚,已在闭目养神。忽闻得窗外滴答之声,她又缓缓睁开眼。
只听她道:
“阿蔻,窗外是何声响?你去,与我推窗一看。”
李蔻连连应声,万事由她。
刚推开一个缝,李蔻探头瞧了瞧,又紧忙闭上窗。
她回头道:
“娘子,飘雨了。”
“黄梅时节了。”谢蕖喃喃道,“可还有月色?”
李蔻又看一回,方回头道:
“月色朦胧,细雨霏霏。”
谢蕖点点头,又吩咐道:
“既是下雨,想来宴席也该散了。你去替绍言送把伞吧!”
还不待李蔻应声,谢蕖又忙道:
“罢了!还是别去了。”
若母亲见着,只怕误会她催绍言回房。可不送,万一小厮皆没准备,岂不白白遭受一番风雨?
犹疑一阵,只听她唤道:
“阿蔻,还是去吧!”
这一来一回,反复无常,弄得李蔻晕头转向。
她看着谢蕖,道:
“娘子,到底去还是不去?”
“去!”谢蕖道,声音染了些病弱之态,“多带几把,想来父母兄嫂,亦不曾有备。”
谢蕖想着,多送几把伞去,才不像为着一己之私,也勉强解得王夫人猜忌之心。
李蔻一手撑伞,一手抱着五六把伞,行来局促,倒见出些可怜样。
谢蕖方才的犹豫,她也猜得几分,只心下暗叹一回,兀自伤怀。
方至宴上。近着亭子,只见四周已围上遮雨的簟席。那时节,依旧闻着推杯笑语,丝竹之声,却不像是要散的样子。
李蔻渐行渐缓,这才停下了脚步。
既是未散,她蓦地送伞而去,免不得挨一通骂。这也罢了,只怕累及娘子,却不好了。
一时间,李蔻满脸为难模样,踟蹰不前。
正待离去,却听亭上有人唤: